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共商文化产业发展未来

苏州日报 2022-07-17 10:54

第二届苏州中国文化产业峰会举行

苏报讯(记者 罗雯 张丫 实习生 薛皓文)昨天,第二届苏州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峰会聚焦数字文化,汇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数字文化集团、阿里巴巴大文娱和泡泡玛特等国内头部文化企业,共商文化产业发展未来。

会上,中数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华江文化集团等重点文化企业,围绕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城市级文旅文博文创产业的应用等议题,通过多场主题演讲、巅峰对话等系列活动,分享文化产业发展最新观点、理念以及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展望。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萧寒在会上作了《从故宫修文物到苏州学非遗》的主题分享。

作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苏州既有坚持传统文化的初心,又有引领时代浪潮的创新。如何用好苏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数字经济时代抢滩登陆?峰会现场详细解读了苏州文化产业招商政策,围绕苏州城市规划和资源特点,全方位阐释苏州丰厚的产业资源和广阔的产业前景,并对苏州制定发布的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进行说明。

相关链接

聚焦文化产业新蓝海

与会大咖精彩观点集锦

昨天,第二届苏州中国文化产业峰会举行。峰会关注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亮点和投资热点,发布行业前沿趋势。与会大咖分享了产业创新理念,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对文化产业而言,数字化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的必修课,更是应对疫情影响、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选项。近年来,数字化在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全面展开。传统业态不断融入数字化元素,产品服务消费场景的体验不断跃升。各种新兴业态不断破圈,呈现出新的形态和新的赛道,由此孕育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谁能把握数字化发展的先机,就能抢占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将在一个全时在线、互联互通、应用互操作的统一3D空间内,建设面向文旅行业的元宇宙数字资源,聚集数字资产、公共服务的支撑体系,通过统一入口,以平台化、市场化的方式提供资源管理和价值变现服务,助力文化和旅游行业加速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党委副书记周广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化机构的短板是什么?第一是经营管理,第二是技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痛点是什么?主要是建平台。文化数字化对企业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有创新性,要有营销、体验、内容的创新,才能吸引更新更多的文化消费群体;第二要有融合性,文化数字化不是一味地要求突出数字技术和高科技的应用,而是要将技术与内容有效融合,通过技术的应用实现文化的再创作和深度创作;第三要有共享性,要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拓展文化消费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文化体验。

■北京以诺视景数字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云川:当前,疫情之下的旅游已然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90%以上的计划旅游将会变成更自由的泛旅游,而文化消费也将变成时尚引导式的多兴趣多体验的消费。因此,一个城市在文化产业方面如何真正构建一套系统来服务更多的人,包括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博物城市,采用一套实景数字博览系统,基于一个现实的场景,让体验者去触摸、了解、感知这座城市。同时,它最大的特点为消费者实现随时随地、此情此景这一愿景,让消费者即刻体验、即刻消费,让人跟博物馆、园林、古迹、城市,跟这其中的文化真正、全面地互动起来。

■北京华江文化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陈绍枢:传统企业在数字文化大潮中,必须转型升级。以前有人说,未来就两种企业,一种是做互联网的企业,一种是用互联网的企业。而我们是数字化体系的企业,数字藏品是企业下一步发展方向。2021年,中国数字藏品平台只有几十家,藏品上线款式也就几百款。不到一年时间,平台已经发展到几千家,而且数字产品上市数量已经超过一万款,呈几何式增长,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数字藏品方面不断尝试,比如,推出数字藏品线上秒杀,以往是用3D,而我们尝试既有线上3D又有线下实物的方式,这也是企业未来做数字藏品虚实结合的一个方向。

■著名纪录片导演萧寒: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要分享的是内容创作和文旅市场数字融合的更多可能。苏州是我特别喜欢的城市,它是一座可以完全放松去体验一种生活感受的城市,而我将在苏州拍摄一部记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我在各地拍摄时发现,提到非遗、提到手艺,很多东西都可以看到苏州匠人的影子,苏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值得骄傲的群体。在拍摄《我在苏州学非遗》之外,我们将尝试着去构建一种苏式的非遗手艺支撑起来的慢生活,一个现代生活当中和年轻人的消费场景、文旅场景相融合的慢生活。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年轻人爱上修文物、爱上传统文化一样,让年轻人通过苏州非遗这部片子、这个窗口,去了解非遗、了解手艺,同时推动产生更多符合消费者审美的新的非遗产品。用内容去影响年轻人,让内容产生更多可能性和更多场景,是内容创作者值得尝试的一个方向。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