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频道 > 民生资讯

提供给观众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视角 “漂流纪念所”诠释数字时代乡愁

苏州新闻网 2024-10-19 12:38

本报讯(记者陈燕)昨晚,在金鸡驿01号小木屋,一件基于体感的钓鱼游戏互动影像装置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屏幕里,一根钓鱼竿伸入湖面,水中时而泛起鱼跃的涟漪;屏幕前,游客手持一根钓鱼竿,一甩、一收,竟能与屏幕中的钓鱼竿“神同步”,然而钓起的不是“鱼”,却是被拼接起来的城市发展的影像片段。

这件名叫“漂流纪念所”的作品,是苏州当代美术馆最新发布的“空间生产力”项目,由苏州本地艺术家杨迪创作,对数字时代的乡愁进行重新诠释,也表达了个体试图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停下脚步凝望自我,通过行动重新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努力。这虚拟的钓鱼游戏与艺术作品连结互动,创意的表达和深刻的思考让人叹服。

重新用镜头观看、回忆曾经的岁月,观察、思考当下的生活,是杨迪创作这一作品的初衷。他认为,由此诞生的影像片段既是过去的回声,也与当下紧密相连。他在片中反思了30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对人的影响,同时重新定义了人们对“速度”与“身份”的理解。

屏幕中展现的内容以千禧年的遗址为背景,重新发现了在苏州各个水域边的公共空间。苏州乐园、东园、沧浪亭、桂花公园等地点承载了丰富的集体记忆,并在城市变迁中不断改变功能。作品通过蒙太奇和影像片段的方式,将这些历史感浓厚的空间与个人记忆进行重构,让历史与现实形成碰撞。影像中,在由苏州乐园改造的公园中,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脚步重新回忆每个游乐设施,以及他第一次感受到的欧洲印象——乐园中的威尼斯水城,这也是上世界90年代主题公园热潮反应的全球化缩影;东园内,摄影师的镜头以蒙太奇手法连接了此地曾是动物园的影像和今天被景观化的现场;在沧浪亭水岸边,两位评弹演员颠覆性地演绎了沈复《浮生六记》中的片段,回应了当代情感关系;同样被叙事改变的空间也发生在桂花公园,这是苏州的相亲角,而公园边的护城河岸,却是因网络小说而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的场域;京杭运河公园边的轮滑训练营中充斥了对“速度“最直观的体验,孩子们也用丰富的想象畅想了未来。

杨迪透露,沃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提出的“时间碎片”理论为本作品中的影像叙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在沃尔特·本雅明的历史哲学中,过去并不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而是由无数瞬间的碎片组成。每一个历史时刻都包含了未来的潜力,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历史往往被简化为线性叙事,个体的记忆变得零散且易于遗忘。

“观众所看到的影像片段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一种现代社会中,代际之间快速的断裂以及产生个人与集体记忆失联的象征。”杨迪就作品进行解读。他说,钓鱼游戏中的互动成了一种象征性的行动,观众试图通过这种行为重新掌控过去,却被迫面对记忆碎片的无序和不可还原性。因此,漂流纪念所不单单关注叙事内容,而且提供给观众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视角,并与数字空间进行互动,以此反思技术时代下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关系以及个体身份的重构,展开对未来的想象。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