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珏
高温天骄阳似火,患有感冒、三高、肿瘤的市民用药也要留心。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接诊到多例因服药不当、引发光敏反应的患者。皮肤科、药学部专家提醒,不少药物具有光敏特性,服药后要多加注意“防晒”,谨防不良反应。
太阳一晒皮肤起反应
“服药后防晒,这一点很多人根本没想过。最近高温、紫外线强烈,患者在光毒性或光变态反应发生后才恍然大悟。”省医学会皮肤病治疗学组委员、苏大附二院皮肤科主任、博导季江提到了近期一则病例。
市民小李因呼吸道感染引发感冒,吃了一些具有抗菌效果的磺胺类药物。在服药后的第三天,小李趁周末外出游玩,但他没有采取任何防晒措施,在户外阳光下暴露了数小时。当天晚上,他的面部、颈部和手臂就出现了红斑、水肿,并伴有明显的瘙痒和灼热感。小李次日立即前往苏大附二院皮肤科就诊,经医生诊断,其是由于服用磺胺类药物后日晒引起的光敏反应。
季江表示,近期门诊遇到了多例因服药不当引发光敏反应的患者,青年、老年人都有。后者多患有慢病,与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抗肿瘤药物有关,这些物质通过静脉输注、外用涂抹或口服吸收的方式到达皮肤,会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刺痛红肿瘙痒很难受
季江告诉记者,引起光敏反应的光线最常见的是波长为320~400nm的长波紫外线UVA,以及波长为290~320nm的中波紫外线UVB,其次是波长在400~760nm的可见光。“部分人群服用部分药物后,暴露于紫外线的皮肤会产生刺痛感、红肿、发热、瘙痒、小水疱、疱疹等症状。”根据发生机制,光敏反应还可分为光毒性反应、光变态反应。
光毒性反应的反应强度与光照时间、强度及光毒性药物的皮肤浓度有关。“通常在日晒后数小时内发生,主要为暴露在光照的部位,可持续数天。”症状类似于晒伤,主要为暴露在光照的部位出现红肿、风团,严重可有水疱、自觉有刺痛感与灼热感等。光毒性反应消退较快,急性症状消退后皮肤可有松弛、干燥、脱屑、色素改变等。
光敏涉及药物种类广泛
“能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还是比较多的。包括口服用的、静脉挂的、外用涂的,都可能引起光敏反应。”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副主委、苏大附二院药学部临床药学科主任沈珠举例,像呼吸道感染常用的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心律失常常用的胺碘酮,降血脂的非诺贝特,治疗皮肤痤疮的多西环素、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都可能引起药物光敏性反应。
遵医嘱可改为夜间用药
对于药物光敏反应,关键更在于预防。沈珠提醒,使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在用药期间以及停药一段时间内(与药物的代谢程度相关,通常至少5-7天),尽量避免在光照强烈时外出;若外出则须严格做好防晒措施,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强光下。沈珠还表示,在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调整用药时间为夜间使用,以减少光敏反应发生的可能。
为及时解答市民用药困惑,苏大附二院现已在门诊药房10号窗旁开设了“药物咨询室”,并在该院互联网医院开设了一对一用药咨询,免费提供线下及线上的合理用药指导。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