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涛 通讯员 吴公轩)暑期已过半,有骗子瞄准了机会,冒用学校老师身份混入学生家长群,利用某支付平台“小钱袋”实施“催账”式诈骗,幸亏发现得及时,老师立即提醒及时止损。对此,吴中公安分局反诈民警提醒家长注意防范,避免上当受骗。
近日,李女士准备吃午饭时,看到孩子学校班级QQ群里有新消息,点开看到,“化学老师”在提醒家长缴纳下学期的资料费,内容包括实际用书、作业本和教材费,每名家长应付88元,并发了一个收款二维码。看到钱数并不多,内容很细,很像真的。李女士没有多想,就扫了二维码转了账,还备注了资料费和孩子姓名。
吃完饭后,李女士突然想起,学校开家长会时,老师多次说过不会在家长群里收费。李女士感觉不对,打电话询问老师,这才知道在家长群里收费的是骗子。老师立即在家长群里提示家长们不要转账。骗子发现事情败露,慌忙退出了QQ群。
接到李女士报警后,民警查看了她的手机。民警发现,骗子之前冒充学生家长通过了验证,混入了QQ群,长期“潜水”,一言不发。一次,化学老师在群里发布信息后,骗子将自己的头像、昵称改为与化学老师一模一样。当天中午,骗子冒充化学老师发布收费信息,等待家长“上钩”。民警调查发现,在这个54人的班级群里,有5名家长被骗。民警试着操作后发现,骗子使用了小钱袋收款功能,可以将收到的钱款随时快速取出。当老师提醒家长不要转账时,骗子立即取出钱款并注销了小钱袋。
民警提醒,家长群成员身份需定期核查,要做到一看:添加好友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二防:老师要加强群聊管理,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QQ、微信群等群组。三查:可以先在群内搜索全部群成员,查看是否有相同头像图片的两个班主任账号,如有两个账号,则需要进一步核对。四问: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五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证据并及时报警。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