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徐蕴海
昨天10时,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开通运营,较计划提前约1个月。至此,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圆满收官,呈现“九线联运”格局,运营总里程达350公里。
据预测,从2024年至2027年,仅7号线的日均客运量就将逐年增长,分别达到11.86万人次、13.08万人次、18.28万人次、20.66万人次。属于苏州地铁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
线网版图不断拓展,年内客流预计增长18.8%
“7号线是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的收官之作。”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科技发展部总经理王庆亮说。2018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同意苏州规划建设6号线、7号线、8号线、S1线等4个项目。2023年6月,11号线(S1线)开通运营。今年6月、9月、12月,6、8、7号线依次开通运营。
相较2012年4月28日最早开通的1号线,12年来,苏州轨道交通线网布局逐渐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王庆亮介绍,其中有两个重要节点。首先是2023年6月开通运营的11号线,这是苏州首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也是苏州轨道交通线网中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对接的轨道交通线路,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今年6月29日,3、11号线全线双向贯通运营,使得昆山和苏州中心城区的通勤走廊更加高效便捷,也为苏沪间往来提供了更多方便。数据显示,目前11号线与3号线间日均换乘量约3.0万人次,苏州11号线与上海11号线日均换乘量约1.3万人次。
另外一个节点是今年9月8号线的开通,8号线与3号线在线网中构成“组合环”,自此开启苏州轨道交通的“环线时代”。整个环线上有13个换乘站,将苏州地铁现有的南北向、东西向平行的线路相互联通,与已运营的苏州轨交1、2、3、4、5、6号线以及刚开通的7号线、规划的10号线实现换乘,形成“环+放射形”运营网络,市民出行路径有了更多选择,出行便捷性明显提升。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线网指挥部副总经理王智永介绍,8号线开通前,线网日均换乘量54.5万人次;8号线开通后,线网日均换乘量65.8万人次,增幅达20.7%。
如今苏州轨道交通线网的网络化格局,更加符合苏州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的出行需求。随着线路版图的拓展,苏州轨道交通年内运营新增里程94.7公里,新增车站79座、换乘站25座,日均客流预计达168.4万人次,同比增加18.8%,其中单日最高客流达307.4万人次。
全自动运行占比全国最高,车站智慧服务渐成日常
11月27日至28日,第一届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FAO)总结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透露,苏州轨道交通在全自动运行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全自动运行通车里程数达到203.62公里,仅次于上海,全自动运行线路占总运营里程超过63%,为全国最高。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技术部总经理梁君介绍,苏州不仅成功运营了省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5号线、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市域线路11号线,而且将3号线由普通线路升级改造为最高级别全自动运行线路,且同步实现与11号线贯通运营,均为国内首例。
相对传统线路,全自动运行线路具有明显的优势。以5号线为例,首先是安全性大幅提高;其次是运行效率提升,旅行速度提升7.1%,由传统线路的33.9公里/小时提升至36.3公里/小时,折返时间减少了50%;服务可靠度提升5%;运营成本降低了11%,从传统线路的1309万元/公里降低到1164万元/公里;司机劳动强度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苏州轨道交通正在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实现多项创新性功能,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大脑”先导示范站,越来越多的智慧服务正在落地。
涵青桥站是“智慧车站”的典型代表,该站引入了一系列智慧化乘客服务设备,如双目闸机、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导向屏等。其中,双目闸机利用双目视觉技术,可智能判断物体的3D尺寸和形状轮廓,儿童、婴儿车等可在成人前方或后方通行无限制,极大地降低了闸机客伤风险。
今年开通的6、8、7号线车站设有智慧服务终端。该终端具备购票、充值、发售出站票、票卡分析及更新、电子发票、远程召援等一系列功能,乘客只要站在终端旁边说出想要做的事,例如“买一张去东方之门的票”等,相关系统就会自动处置。
更多的智能设施悄然推广应用。4号线三元坊智能高效空调系统是华东区域首个既有轨道交通车站智能高效空调系统,于2021年7月上线运行,后续线路均采用该技术,预期实现空调节能率达40%以上。
苏州轨道交通研发的列车智能吹扫系统,在国内首创“3台吹吸一体式机器人”同步作业,实现列车车底机器全自动吹扫,有效解决了人工吹扫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等行业难题。该产品已在3、7号线车辆段应用,效果良好。人工吹扫需3小时/列,采用智能设备仅需1.5小时/列;人工吹扫需5人/班次,采用智能设备仅需2人操作机器;采用智能设备可减轻30%噪音和灰尘污染等。
乘地铁体验苏州人文,慢游静赏皆相宜
对于苏州市民和来苏游客来说,如今的苏州轨道交通除了是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还是了解苏州城市文化、领略苏州人文氛围、感受苏州风韵的独特载体。
“来苏州轨道交通,不能错过两大空间。”苏州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公司董事长蒋丽说。基于自身的公共服务定位,苏州轨道交通充分利用地铁空间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公共艺术和文化活动两大空间,使其成为苏州文旅传播新阵地、城市活动新空间。
自1号线以来,苏州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坚持“一线一主题”及“一站一风景”原则,结合现代艺术理念,将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融入地铁空间整体设计中,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空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苏式”空间表达。5号线更是联动地上空间,成为“国内首条全场景文旅特色线”。其中,苏州轨道交通联合高新区建设,将索山桥西站建设为全国首个“苏绣艺术”主题站,站内展示多幅苏绣名家的刺绣作品,并设有互动艺术装置,已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苏州市“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
面对市民生活、文化及消费新需求,苏州轨道交通主动将地铁空间打造成城市文化活动空间,增强市民的沉浸式体验。例如,联合团市委携手打造的“苏州青匠BOX”地铁体验店,联合苏州图书馆打造的“地铁图书馆”等,均受到了市民乘客欢迎。劳动路站则以换乘长廊为载体,推出画展、文创市集、假日嘉年华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成了苏州轨道交通的“文化名片”。
“乘着地铁游苏州”正在成为一种新型慢游方式。苏州轨道交通于国内地铁行业率先出版的旅游口袋书《乘着地铁游苏州》系列已累计销售6000多册,《乘着地铁去读诗》等融媒体视频专栏播放量超2000万,成为实用的苏州游玩指南。
据了解,2025年将是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从“数量与规模”到“质量与品质”的转型元年。乘车更便捷,进一步缩小轨道交通、公交换乘距离,确保在营轨交出入口100米内公交站点全覆盖,同时完善站点周边非机动车配套设施,加强与慢行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文化地铁更加可观可感,除了各具特色的主题车站、主题列车和文创产品,还有“遇见”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乘着地铁游苏州”文旅品牌也将推陈出新;“江南雅韵精致服务”理念更加可知可及,更多的“适老化”“儿童友好”服务驿站、纳凉服务区以及“无感支付”场景等,将进一步营造“人享其行”全龄友好出行环境。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