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记者 袁艺)日前,在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的特别支持下,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李骏飞受邀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给中外学子带来了一堂特别的“劳动课”。近距离接触先进人物,聆听劳模故事,感悟劳动精神,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在合作探索中共绘中外青年友谊篇章……人大学子们感叹:“这门劳动课太有含金量!”
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李骏飞将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和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相结合,打造了一座“面包版”的埃菲尔铁塔,展现出两国文化的交融和共鸣,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和两国青年一代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此次活动中,李骏飞特意将榫卯结构的“埃菲尔铁塔”带到了现场并进行讲解,让中法学子亲身感受到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魅力。
“从烘焙小白到世界冠军,在一步步探索中,制作面包成了我‘择一事,终一生’的事业。”李骏飞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向在场的学生讲述了烘焙面包的基本知识,用面团演示了一些基本操作,带领大家一起制作红豆乳酪包、可颂等面包。他还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榫卯技术”制作的烘焙版埃菲尔铁塔,讲解了制作时使用到的部分技法,演示了搭建榫卯结构的过程。在这位青年世界冠军的讲解和演示中,学生们感悟到劳动模范的榜样力量,感受到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随后,中外学生组成6支队伍,他们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化身“小厨神”,在李骏飞和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了面包制作比赛。虽说是比赛,但其实更是一次友好的合作。同学们全神贯注,在头脑风暴中迸发奇思妙想,在合作探索中触发默契,经过搅拌混合、面团发酵、分割揉圆、烘烤上色,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烘焙完成后,李骏飞根据作品的造型、寓意,对每一组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发酵、沉淀、塑形、烘烤……每个面包都是一块蓬松的奇迹,需要细心的配比、耐心的守候和时间的沉淀,需要合作化的探索、创造性的想象,这也是劳动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在这堂别开生面的烘焙课中,同学们对劳动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人大江南的劳育之歌】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导向,根据学校统筹部署,结合校地实际,创新开展本科生劳动教育,丰富劳动实践课内涵,打造劳动教育教学新课堂,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劳动教育的人大经验。
在校内,合理规划空间,挖掘校区资源,建设初心茶园、知辛农场、乐湖生态养殖基地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发蔬果种植、柿子采摘、菱角收采、茶园劳作、莲蓬采摘、绿植修剪等特色劳动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劳动乐趣,珍惜劳动成果。
在校外,积极联系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探索开发具有江南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劳动践学活动。打造蚕桑种植与生产、江南水乡特色农业、现代工业生产、新兴前沿行业生产、苏州全国劳动模范事迹馆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及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主题的校外劳动实践项目,使劳动教育更具育人性、连续性、广阔性。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