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频道 > 社会百态

中日跨界说唱激发文化共鸣

苏州新闻网 2024-09-25 13:14

□苏报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见习记者 张东慧

千年前,鉴真东渡日本,写就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如今,这条伟大航路与千年之后的长江文化节因为一次跨越国界的“走亲”,奏响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前天,中日说唱组曲《东渡》在张家港市首演,再现鉴真东渡的感人故事。

柔和的评弹唱腔与激昂的能剧碰撞,仿佛让观众穿越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海上航程。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两国人民深厚的文化情感。当幕布缓缓落下,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是对演员们精湛技艺的赞赏,更是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深情礼赞。

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鉴真东渡,是一段铭刻在历史长河中的传奇篇章。“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鉴真大师怀揣着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文化交流的执着,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前五次赴日皆以失败告终。公元753年,从张家港黄泗浦第六次起航,成功赴日,并将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建筑、医药等诸多技艺传播到了日本。他的壮举,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不朽丰碑。

1270年后的今天,苏州评弹和日本能剧两种传统说唱艺术融合创新,说唱组曲《东渡》诞生,鉴真东渡的故事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东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东渡》主演、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一级演员季静娟表示,“东渡精神,是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文化交流,这本身也是一种东渡精神。”

中日艺术家携手,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鉴真东渡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这样的艺术融合,既保持了各自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又在现代背景下进行了重塑。苏州评弹以其抒情的音乐旋律与缠绵悱恻的唱腔,再现了鉴真历经波折、东渡日本的感人旅程;而日本狂言(穿插于能剧剧目之间表演的一种即兴简短的笑剧)则以其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表演,刻画出鉴真与随从们在跨海之旅中的艰难与决心。

“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精彩的演出依然非常打动我。”观众王以民说,“这次演出让我对鉴真东渡的故事有了全新的理解,不仅是对那段真实历史的再现,更承载了很多文化和精神的内涵。”

一次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

说唱组曲《东渡》的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中日两国传统艺术的首次合作,创作者们面临了语言、文化、档期、表演形式等多重挑战。如何在艺术表现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整个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中国青年演员祁晔在这次演出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排练初期,语言障碍是一大难题,他们依靠翻译老师一句一句地传递信息。“随着排练的深入,大家也在不断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逐渐形成了演员之间的默契。”祁晔笑着说道,“排练的次数太多了,大家听对方的台词似乎也听得懂了。”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东渡》编剧之一吴新伯向记者谈到一个让他深受感动的细节。在创作过程中,评弹演员与日本艺术家奥津健太郎讨论“渡海”篇章中“海神娘娘”一角的表现方式。由于日本能剧艺术中缺乏对柔性角色的表达技巧,他们决定通过动物拟人化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仅运用了能剧艺术对动物拟人化的特殊表达,也巧妙地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王等神话角色的设定。

“这个篇章展示的是评弹与狂言两种传统艺术的对话,不仅找到了艺术表达的平衡点,还拉近了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距离。”吴新伯说。

一盏长明灯,一声慈悲音。千年之后,鉴真东渡的足音,依旧点亮着中日彼岸的长明灯。在《东渡》的谢幕环节,两国最年轻的演员手拉手走上舞台做最后谢幕,大屏幕上“中日携手 东渡启航”的字样熠熠生辉。

祁晔表示,通常最后谢幕的演员都是最年长、资历最深的,而他们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被赋予这样的使命,感到重任在肩。“这既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未来在年轻一代,也代表着中日友好的未来在年轻一代。”祁晔说。

年仅21岁的日本青年演员奥津健一郎对此也深有感触。他在从事艺术的六年时间里,与很多中国演职人员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认为,民间的文化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而年轻一代应该担起文化交流的重担。“我从《东渡》这个作品上学到了这种开放包容的思想,也想通过演绎这个作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从《东渡》走向更广阔的文化合作

“《东渡》这部作品恰似中外文化交流长河中的一座桥梁,或许它并非那么豪华,但只要人们愿意从桥上走过,便能从此岸抵达彼岸。”在吴新伯看来,鉴真勇敢、忠诚、坚忍的个人魅力与他为中日两国民间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赢得了日本各界广泛欢迎与尊重,而这恰是《东渡》从创意到成型,再到成功登上长江文化节舞台的情感基础。

如何在文化交流的长河中架起更多桥梁?吴新伯认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海外受众,并采取精准化传播策略。“不能在对方只了解三分的情况下讲七八分的内容,否则会难以接受。通过循序渐进地介绍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引发共鸣。”吴新伯说,“‘请进来’与‘走出去’一样重要。通过与外国友人共同讲述中国故事,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江苏省重点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秦宗财也肯定了这种跨界合作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他认为,通过民间活动、具体文化项目及产品等媒介,能够以更加柔和的方式打破文化偏见,从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层次理解。同时,秦宗财也强调,传播效果可能会受到受众认知差异的影响。“采取差异化传播策略,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进行精准对接,才能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对这次跨界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文化交流不仅在于内容和情感的互通,还在于相互学习。尽管不同国家的文化存在差异,但在说唱艺术等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可以进行科学性的借鉴与融合,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其焕发新活力。”成长春认为,立足于长江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尤为重要,苏州应充分发挥其文化多元化的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更好推动文化“走出去”。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