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绘创作师生团队。
省艺术基金歌曲作品《盘古》表演现场。(图片由学校提供)
《老年服饰穿搭》线上课程。
省艺术基金“红色印象——中国民族歌剧演唱人才培养”。
文化类产教融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学生们展示创意成果。
□苏报记者 袁 艺 苏报通讯员 苏职轩
近年来,苏州市职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美育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美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艺术传承与多元演绎相结合,持续深化美育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拓宽美育教育社会影响力,推动美育教育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水乡服饰、苏扇工艺 扎根本土弘扬苏式艺术传承
苏州市职业大学深植于本土文化沃土,致力于传承与弘扬苏州地区的传统艺术精髓,通过系统性挖掘和整理包括水乡服饰、苏扇在内的宝贵文化遗产,将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相融合,为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张鸣艳老师团队深入研究苏州市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并将这一国家级非遗文化进行了较好的传承与发扬。该教学团队带领南非班两位留学生参加了首届中国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创意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师生们巧妙地将苏州的非遗文化与南非的文化进行创新融合,得到评委一致好评。
严淑老师团队成功申报江苏艺术基金项目“古韵今风 匠心独运——苏扇新京杭之旅”,以苏扇为媒介,深入挖掘并展示了吴文化的优秀基因,在江苏、安徽、河北等省份开展传播交流推广。之后,严淑老师团队又成功申报了江苏艺术基金项目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红色印象——中国民族歌剧演唱人才培养”,通过实践探索将艺术传承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寻找美育教育的创新点,让文化传承落到实处。
这种立足传统、面向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也为学生和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现才华、让经典与现代对话的广阔舞台。
传统神话、运河故事 多元作品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近年来,苏州市职业大学不仅开展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更在实践中将艺术传承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了美育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
李娜老师的独舞《运河魂》艺术基金项目,以大运河的“成长”为主线,观照人民的情感、生活、命运,并以点带面映射出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该艺术作品将大运河反哺人民来体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寓意。
张乐乐老师的歌曲作品《盘古》艺术基金项目,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为题材,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了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通过挖掘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学校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还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推动经典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时代前行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老年教育、乡村振兴 拓宽渠道释放社会服务新活力
同时,苏州市职业大学积极拓宽美育教育服务社会的渠道,将美育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中,为社会发展赋能。一方面,学校将艺术资源引入社会各个层面,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艺术文创产品,将艺术与产业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张鸣艳、王静、沈罗兰教学团队,通过专业服务社会,展现了艺术传承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团队成功完成《老年服饰穿搭》在线课程,该课程全面覆盖了老年服饰的穿搭技巧与保养知识,不仅理论深入,而且实操性强。课程入选2023年省级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子库项目,并于2024年在江苏学习平台上线,目前已有800多人报名选修。线下课程同步在苏州开放大学银龄学习中心开课,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老年教育的内容,也为艺术传承赋予了新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蒋艳俐、张颖娉教学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拓宽服务社会渠道,以美育教育赋能乡村发展。团队将专业知识与乡村环境紧密结合,与吴江平望、七都镇等携手合作,深入乡村开展墙绘创作及文创开发,内容涵盖党建宣传、农业、智能化农场和小学生农作场景等,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IP。通过美育教育的力量,激活了乡村的文化资源,促进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这种美育教育赋能乡村发展的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