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频道 > 社会百态

他与家乡苏州牵绊至深

苏州新闻网 2024-08-07 13:05

本报记者

徐靖怡罗雯

当地时间8月4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对于海外游子来说,最思念的莫过于祖辈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李政道祖籍苏州,这里不仅是李政道祖辈的故乡,也是他读书成长的地方。在一次重游苏州时,李政道曾感叹:“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如果天堂有苏州十分之一的美丽,那就很好了。”

颠沛流离中求学

31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李政道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根据档案记载,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的创建人之一,后该书院扩建为东吴大学,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大学的前身。

李政道生前留影。

李政道从小就好学上进,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1937年,随着日寇全面侵华,李政道随父母离开上海,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其间,他被送入东吴大学附中进行了短暂的学习。在东吴大学附中求学时,李政道就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抗战时期,艰难困苦的环境并没有消磨李政道对物理学的向往之心。中学毕业后,他胸怀科技报国的宏愿,一路奔走,一路求学。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李政道刻苦努力。在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推荐下,李政道拿到了国家资助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1954年,他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1956年,年仅31岁的他又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

始终心系家乡教育

曾在苏州设立高考奖学金

1985年,为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更新教育及人才培养观念,真心实意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李政道奖学金在苏州设立,分别奖给全市文理科高考成绩前三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也是李政道在中国设立的唯一高考奖学金。随着苏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李政道奖学金完成了其设立的最初使命,于2015年起停止颁发。30年来,全市共有29所中学的202名学生获此殊荣,在前辈的“托举”下,开启梦想的征途。

“假如我们知道类星体的能量是怎么产生的,假如我们知道暗物质是什么,那么这些基础的进步可能就影响到应用的进步,也可能影响到21世纪文化的进步,那么,这些就在各位的身上。”1994年,李政道来到省苏州十中,向同学们作了《科学的挑战》的演讲。他讲到暗物质时,语重心长的勉励深深激发了学子们奋发图强的决心。临别前,他还为学校题词“英才出自少年、全校皆是俊杰”。2008年,李政道教授重访十中,用大楷又欣然为十中第二次题词:“以天之语,解物之道。”恰与如今十中提出的文化精神“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相吻合。

苏绣《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

2006年6月,李政道来到苏州中学,为苏州中学题写对联:“苏州灵气出自然,中学英才成硕果。”这是一副嵌名对联,表达了李政道先生对苏州中学的深厚情感。2011年,北京大学量子研究所赞助苏州中学建造了量子科学馆,其中可见李政道先生的影响。量子馆所在楼宇后命名为政道楼。

此外,李政道长期关心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曾为学院题写院名、“吴健雄陈列馆”馆名和校训“厚德载物,积健为雄”。建立20年来,学院把科学家精神传承与工匠精神育人有机融合,为地方培养了数以万计“德技并修”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22年,李政道不顾年事已高,又为学院题写“吴健雄产业技术学院”,寄予学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更高期望。

2020年,苏州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纪念日。李政道特意为活动录制了一段视频,又亲笔书写了“百廿东吴,荣光永续”八个大字,赠予苏大,激励后生,赓续奋进,再创辉煌……

与艺术结缘

将科学知识可视化

李政道与艺术渊源颇深。他曾说:“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和永恒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李政道在日内瓦的西欧核能研究中心进行科学研究时,便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内瓦的LibairieRousseau(小艺术馆兼书店),李政道夫妇首次被吴作人、李可染、黄胄等艺术家的画作吸引。这次偶然的邂逅,让李政道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让他对艺术产生了兴趣。

1972年,李政道首次回国访问,向周总理提出希望见到上述画家的请求,便首先见到了同为苏州籍的著名水墨画家吴作人夫妇。

吴作人画作《无尽无极》。资料图片

1988年5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会议”。为此,李政道邀请吴作人为会议创作一幅主题画。面对李政道先生的诚挚请求,吴作人欣然应允。然而,如何用艺术形象去表达现代科学技术概念,同时又体现民族精神和追求,吴作人苦思良久。最终,他用浓墨画了一幅现代版“阴阳太极”图,充满动感,给人以浑灏流转之感。这幅画赢得了各国物理学家的赞叹。如今,《无尽无极》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标。

为了让青年科学家和大众更多地关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李政道与吴作人、李可染、黄胄、华君武、袁运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交流,向他们普及基础物理前沿知识,推动他们将这些知识“可视化”,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这一举动无疑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开辟了新的道路。

与苏绣结缘

倾心苏绣文化创新

在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灵动之间,这位对艺术充满热爱的物理学家又搭建起另外一座桥梁——刺绣《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该作不仅承载着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创新思维,也凝聚了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师张美芳的智慧和汗水。

2000年6月,李政道带着对故乡苏州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苏绣艺术的热爱,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这次访问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科学与艺术交流的契机。2000年底,李政道在美国长岛超级对撞机上进行的重要实验获得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展现了金核子对撞瞬间产生的等离子体溅射现象,色彩斑斓,气势壮观。这份科学研究的成果激发了他的一个新奇想法:将这一科学现象以苏州刺绣的形式再现出来。同年11月,李政道邀请张美芳到上海商谈合作创作“科学刺绣”问题。尽管最初张美芳对于如何将科学实验的照片转化为刺绣艺术品觉得有难度,但在李政道的耐心解释和其坚定信念的鼓励下,她接受了这一挑战。经过数月的科技攻关,研制新材料“异形丝”并进行试样,张美芳最终完成了《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的刺绣小样,得到了李政道的高度认可。

李政道在给张美芳的信中写道:“您的小样,艺术和科学的试制品,用苏绣的特色表达近代物理最最新的实验,‘以相对论的重离子对撞改造和激发真空’这个试制是成功的,您的考虑和思路很合科学化的……你看重的这些线条的力度,彩色改变的效果和以不同粗、细、虚、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它们,这些艺术的思考和这些介子、重子(总称粒子)的科学过程是不谋而合的。”

“遵照李先生的要求,我和其他人员一起把作品放大至1m×1m的规格,并制成了‘双面绣’。”张美芳回忆道,2001年5月31日,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现场,李先生与吴冠中先生见到此幅刺绣作品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李政道说:“好极了!好极了!这幅创新作品比我想象得好多了,它很真实地表达了金核子对撞的瞬间情况,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苏绣‘神品’!”一同在场的吴冠中仔细鉴赏后,也跷起了大拇指:“绣得非常成功,非常好。这是刺绣史上第一幅反映科学景象的刺绣艺术品,是开先河的创举。你们把苏绣艺术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2004年,在李政道的倡议下,苏州成立了“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还坚持开拓创新,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全国刺绣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它的成立,不仅为苏州刺绣研究提供了长期有力的支持,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的关注和参与。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