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董红:大江戏韵传万里

姑苏晚报 2023-05-18 11:05

【我家住在长江边】

我家住在长江边报道组记者 杨溢 陈梦娇

音乐起,再开始疾走到鉴真面前,注意节奏。浅字要用锡白里的尖团音,用q开头。昨天上午,在张家港锡剧艺术中心,导演董红正带领演员们排练大型锡剧《东渡纪》。再过几个月,这台以鉴真东渡故事为原型的大戏将在2023长江文化节上亮相,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东渡故事。

千年前,高僧鉴真在张家港黄泗浦开启第六次东渡,将大唐文化精髓带到日本,搭起亚洲文化交流的纽带。长江边的故事一代代传承,董红在耳濡目染之下,将其改编为青春版锡剧,大胆启用团内青年演员担任主演。

图为锡剧《雪宧绣谱》剧照(资料图片)。  张家港锡剧艺术中心供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作品想表达出当年众僧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态度,这与张家港人负重奋进、自加压力的精神追求相贯通,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表达,展示出张家港精神的积淀,展现出蓬勃的长江文化力量。董红说。

2004年,张家港携手长江流域省(区、市),以长江文化为媒、张家港精神为帆,创新性地举办以长江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串联起沿江城市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实现了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互动,被誉为县级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

一年一度的长江文化节将迎来20岁,董红也从一名青年演员成长为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领头羊,带领成员在艺术的海洋不断出征启航。

回望一路,董红对自己初登首届长江文化节的情景历历在目。29岁的她在廉政题材锡剧《荒唐王爷》中担纲戏班主角,和长江流域的众多剧团同台献艺。家门口的长江文化节让我有机会观摩到更优秀、更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我在不断交流和学习中成长,成为一名更有追求的锡剧艺术工作者。董红说。

近20年间,长江文化节在持续更新中拔节生长,成为全国性一大文化盛事,文化研讨会、展览、展播、展演以及旅游、文化、经贸推介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参与总人数超过40万。

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坚持者,董红也经历着自我更新,以长江文化为养分,从题材、唱腔、舞美各方面进行探索,不断打磨艺术精品,创作出融合张家港本土非遗河阳山歌的锡剧《一盅缘》、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锡剧《江边新娘》、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创排的音乐剧《最美第一湾》等作品,实现与这方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的广阔舞台双向奔赴。

去年,由董红担任主演的大型原创锡剧《雪宧绣谱》献演长江文化节闭幕式,收获热烈反响。董红介绍,该剧聚合苏绣和锡剧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苏绣名家沈寿历尽挫折和艰难开创匠艺仿真绣的传奇故事,是长江文化精神力量的艺术体现。

从参演一个角色到编排整个大戏,长江文化节给了我们县级团弥足珍贵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创作出更优质的舞台作品,我们的足迹走出市、省、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锡剧,爱上传统文化。董红说。

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张家港市锡剧艺术团这支基层文艺院团远赴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锡剧《三三》《林徽因的抗战》《江姐》等多次应邀走进北京大学交流演出,并在北大校园创设锡剧文化艺术周。同时每年开展惠民演出约200场次,受众达100万人次左右,畅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传承锡剧,更需人才。对青年演员,董红制定了一日一记载、一月一讲堂、一季一活动、一年一考核要求,通过演练+考核自学+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演员功底;推选优秀青年演员参加长江文化节、戏剧奖等重要活动,以赛代练,加快青年演员成长成才;与戏曲学院、省内优秀剧团等加强联系,鼓励青年演员学历提升、技能深造。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董红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张家港市10余所学校开设戏曲传习课程,开办戏曲培训班,2017年至今,港城学生在中国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共摘得18朵小梅花金花,16个集体节目奖。

滚滚长江奔流入海,浪潮接连涌动,文化传承的这杆大旗,也将在文艺工作者手中一棒棒传接下去。我们是一支县级团,一路行来,源发于故乡水土的创造热情,鼓舞着大家一起看向更广阔的世界。董红说。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