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英烈之花 芳华永驻 ——致敬苏州党史上的巾帼英雄

苏州日报 2023-03-09 11:57

在百年党史的浩荡征程中,有一群英雄女性以柔弱肩膀担负时代使命,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巾帼赞歌。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让我们翻开苏州党史,重温她们的故事。

丁香绽放永流芳

丁香花寓意高洁美丽。有一位苏州姑娘,名叫丁香。出生于1910年的她是一名弃婴,被外籍女牧师收养后,取名为白丁香。1925年,丁香进入东吴大学读书,在学校接受了新思想,遇到了进步青年乐于泓。因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经组织批准,丁香和乐于泓结为革命伉俪。由于身处隐蔽战线,接触联络必须极为谨慎。丁香擅长弹奏钢琴,乐于泓热爱拉胡琴,琴声成了他们的秘密联络工具。在丁香租住的阁楼窗口,时常传出美妙的《圣母颂》,这是她向丈夫报平安的信号。

新婚5个月后,上海党组织派丁香去北平参加秘密会议,怀有身孕的丁香被叛徒出卖被捕,押至南京。她怒斥劝降的叛徒,横眉冷对敌人审讯,即使养母劝说,也绝不低头。1932年12月3日夜晚,丁香被国民党押解到雨花台秘密枪决,年仅22岁。

十月芙蓉应小春

1901年,张应春出生在吴江黎里的一个书香之家,其名取自农谚中的十月芙蓉应小春。她勤奋好学,高小毕业后考入上海中国女子体育学校。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张应春思想进步,痛恨反动势力的倒行逆施,为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

1923年秋,经同乡前辈、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柳亚子介绍,张应春到松江景贤女子中学任教。她在该校共产党员侯绍裘和国民党左派朱季恂的影响下,加入国共合作后改组的国民党。自此,张应春走上革命道路。在追悼孙中山先生的大会上,她登台演讲,慷慨陈词。在革命实践中,张应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党的事业作出一切牺牲。1926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这一天,由张应春创办的《吴江妇女》问世,为唤醒妇女觉悟,推动妇女解放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7年4月初,张应春从吴江赶赴南京任职。此时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面目已非常清楚,革命形势十分危急。4月10日,张应春在南京与侯绍裘、许金元等一起开会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狱中,尽管敌人严刑拷打,遍体鳞伤的张应春只有我是共产党员这一句话,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26岁。

秾华奇志贵此生

朱爱秾,1918年出生于常熟沈家市朱家宅基的一户富裕人家。她1935年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后来成为徐市小学一名教员。亲历常熟沦陷的她积极参加当地进步组织求知社,以满腔热情投入抗日工作,后被推选为徐市镇妇女抗日联合会主任。

1940年4月,谭震林到常熟后大刀阔斧地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筹建抗日民主政权。8月,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朱爱秾当选为执行委员。她通过学习革命理论,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队伍,才能打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1940年冬,朱爱秾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1941年6月下旬,为加强对反清乡斗争的领导,朱爱秾到梅南区兼任区委书记,成立了梅南区反清乡斗争委员会。残酷斗争中,她和同志们都做好了被捕被杀的思想准备。面对日伪疯狂清乡,朱爱秾毫不畏惧,带领战士攻击敌人据点,袭击日寇汽艇,机智勇敢地打击敌人。10月初,朱爱秾在江阴遭日伪围剿,渡河时不幸溺水遇难,年仅23岁。

傲菊凌霜代代香

沈菊英,1902年出生于吴县沺泾乡陆巷小镇。1918年,沈菊英嫁到消泾镇,丈夫去世后和儿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偏僻水乡的消泾小镇成为抗日活跃地区。沈菊英为人忠厚善良,富有正义感,她对日军和土匪深恶痛绝。她的家被选作交通联络站,也是江南抗日义勇军消泾办事处驻地。沈菊英服务民运工作,还帮助传送情报,护送抗日同志出入阳澄湖。她的家成为中共苏常太工委的抗日游击据点、最可信赖的交通站之一。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夏光、翁迪民、徐克祥、浦青、陈鹤、张梅、汪良等,都在她家住过。

1940年7月的一天,沈菊英去沺泾传递情报,不幸被流窜到那里的胡肇汉部队抓住。顽匪头目胡肇汉以新四军情报员的罪名处置沈菊英。此时的她,早已从一名普通家庭妇女磨炼成坚强的抗日战士。面对刽子手的大刀,她昂首挺胸,英勇就义。她的儿子陆义继承母亲遗志,继续担负地下交通联络工作,不久也遭敌人杀害,年仅19岁。

巾帼英魂,芳华不朽!如今,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22株丁香郁郁葱葱,寓意丁香烈士精神永存;吴江烈士陵园内,张应春烈士的故事在苍松翠柏间传诵;常熟梅李镇的朱爱秾烈士故居,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在相城区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内,沈菊英母子英烈的后人坚持为参观者讲述先辈英勇事迹。踏上新征程的广大苏州女性,在先辈崇高精神的指引下,依然绽放夺目光彩,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在各自岗位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着磅礴的女性力量。

(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时惜微)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