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解读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关键密码”

苏州日报 2023-03-02 11:51

□苏报记者 朱琦

集群发展全面起势,产业创新大潮澎湃。连续两年,苏州都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题大会。可以说,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已成为苏州经济建设的重要母题。昨天,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2022)》发布会上,荟萃学界专家的顶尖学术团队清华大学课题组,面向社会发布专项研究报告,以第三方视角系统总结2022年度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政策创新特点、实践进展和初步成效,深度解读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关键密码。

面向未来,以担当有为、敢干善为的态度,乘势而上,继续推动数字经济时代苏州特色、世界影响的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将既是苏州以人为本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目标模式,更是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产业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激励全市上下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奋斗舞台。课题组在报告中勾勒描绘出一幅令人憧憬与期待的产业现代化发展新蓝图:通过不懈努力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苏州将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人间天堂,一座世界级、首创性、产城人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智造之城。

应势而谋创新探索

彰显鲜明实践特色

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是苏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所作出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市社科联委托清华大学课题组就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课题组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了2022年度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践,提炼归纳了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发展政策保障,优化产业创新集群环境纵向协同,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架构四链融合,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力市域一体,驱动空间协同与群区合一政府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等鲜明特色。

产业是苏州最大的优势和长板。报告提出,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大决策,目前苏州产业体系已显现为产业创新集群引领的三层结构:战略产业层级的产业创新集群、细分产业层级的创新型(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集群和细分行业(微分产业)的专业特色创新园区。通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苏州产业体系战略性、前瞻性布局的关键举措。课题组认为,苏州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既促进了优势产业的重组与转型发展,又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并为未来产业的孕育发展奠定了厚实的高原基础。

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去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持续进行全面的政策创新,从人才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和创新环境政策等多个维度系统发力,全面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苏州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行政支持。在分析政策文本基础上,课题组总结苏州市全面政策创新的特点为: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能力优势;锚定数字赋能,提升数实融合优势;聚焦四链融合,构建政策协同优势;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产业治理优势并带动区域协同,巩固开放合作优势。特点及优势相互作用,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和产业体系优化提供了有力而规范的政策保障和行政支持。

与此同时,苏州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突出城市创新驱动和产业科技拉动两个战略,优化科创产业和科创空间两个布局,集聚人才和金融两种资源,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

在通过市域一体化推动产业空间布局的持续优化上,苏州按照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集聚的规划导引,全域围绕产业创新体系优化和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初步形成了市域不同组团间的分工与合作网络,推动了要素的跨界流动和融通互动,重塑了苏州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生态格局。明确提出了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战略,进一步明晰了高铁新城、太湖新城、太湖科学城的创新功能定位,显著提高城区的创新要素集聚浓度,加强整体创新势能。

融合起势加速突破

催生丰硕发展成果

2022年是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起势之年,如何把产业长板拉得更长、把规模做得更大、把竞争力提得更优、与本地经济结合得更紧?通过一年实践探索,苏州在数实融合、产业创新资源汇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环境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

去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5%,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产值增长4.6%,组建15个聚焦于关键战略技术和产业前沿的创新联合体,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558件、同比增长40.07%,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100亿元,全市人才总量达到了36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4万人一组组数据为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标记了坚实注脚。

高能级创新载体构成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以其为载体和渠道,高端创新要素加速向苏州汇聚。2022年,苏州实验室挂牌组建,国家生物药创新技术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获批。这些高能级创新载体大大提高了产业体系的创新浓度和发展水平,助力了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围绕产业链,面向未来部署完善创新链建设,吸引和支持C9高校在苏州的重大学科与创新布局,全市累计与200多所国内外大院大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各类资本要素加速投资苏州,苏州成为产业与资本、资本与创新完美结合的代表性城市。

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旨在实现创新驱动,提升产业体系的创新能力、创新浓度、创新水平和创新成效。在产业体系向高形态、高能级、高价值攀升的过程中,产业体系整体具有高原特征,为今后涌现出战略性、颠覆性的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奠定了强大而稳固的成体系、成规模、高水平的基础。

研究报告提出,苏州先行先试的实践及成效证明: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既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通过四链协同发力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两链融合、推动产业集群与创新区域群区合一的工作抓手,是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产业创新集群的有效形成和持续发展则是其预期成果。

乘势而上久久为功

一张蓝图绘到底

面向未来,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需要集全市产业之势能,融十个板块四敢之努力,聚全国创新之英才,干苏州发展之实事,闯中国特色之新路,将苏州建设成为世界级的产业创新和智造中心。

立足当前,课题组认为,要从产业创新突破的方向选择、产业组织形态的持续创新、产业创新能力的系统建设和产业创新空间的优化布局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将促进产城人和谐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需求导向,将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作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重要途径和工作抓手。

对此,研究报告建议,要以产业高质量为发展根基,打造世界级产业创新智造中心,加快全面转型为创造智造全球强市,将苏州打造为世界级的产业创新中心与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以夯实苏州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产业根基。要以城市美环境为发展优势,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为产业、企业和市民提供全球最佳的创新创业创造创优的发展空间和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环境。

报告提出,要强化人才体系和教育体系建设,发挥高等教育体系的牵引和引领作用,提高教育体系与产业创新体系的结合度,使其成为国家和地方的战略科技力量,使苏州成为世界级的产业创新人才高地。要充分发挥全域内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作用和关键支撑作用,强化载体的连通作用,明晰各类创新载体的特有角色、任务和职责,将促进不同主体间协作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要继续强化创新基础设施和共性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桥接性专业组织和行业性专业组织的发展。要通过深度市域一体化,勇当环太湖世界级科创圈建设的旗手,形成面向长三角、全国和全球的创新大格局。要开放创新,汇聚全球创新高端势能,汇聚整合海外人才资源,探索面向全球的科技招商引智和创新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实现全球性的贯通创新和融合创新。要对标更高标准,加强治理创新,更好实现有为政府有效治理,进一步提高政府创新和产业治理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