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宣 程晓琳
实习生 孙广哲
“634.7公斤!优质又高产!”10月26日,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庆丰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中,研究员们望着实地测产得到的水稻新品种“虾优100”平均亩产数字,发出一阵欢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种业振兴重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近年来江苏加快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良种“全能战士”,为种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分子育种
打造“高富帅”水稻新品
龙虾掘田埂,农药灭龙虾。但在扬州农田里,“冤家”变成了“好邻居”。“‘虾优100’是水稻新品种,采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已通过江苏省水稻新品审定,在扬州、淮安、盐城及苏南等地示范种植5000多亩。”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家宏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以种业科技创新为牵引。
“稻虾共作不仅需要时空耦合,在品种上更要协调。”张家宏介绍,首先品种是“高富帅”水稻新品,“高”是指稻秆平均高1.2米,呈高抗病虫性、亩产可达600公斤;“富”是指米质优良、食味纯正、营养丰富;“帅”即后期挺拔、秆青籽黄、熟相好。而“一稻三虾”模式是里下河农科所在实践中研发的创新模式,5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每亩栽插1.5万至2.0万穴,移栽活棵后即可上水养虾,稻前稻中养龙虾,稻后育虾苗。除了稻田养龙虾,还可以稻田养鱼、鳖、蟹、黄鳝等。
“如果将稻种和龙虾同时放到一起,龙虾为了生长会吃掉幼小的稻苗,所以必须在时间上错开。”张家宏说,在大苗栽插的时候放入小龙虾,龙虾面对啃不动的大苗只能善罢甘休。在研究员们的改良下,龙虾还变成了“稻田卫士”。张家宏介绍,龙虾在田间爬行,可以给稻田松土、除虫、灭草,排出的粪便变成稻田的有机肥,打造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圈。
“量质协同”
优化种子“芯片代码”
秋高气爽,盐城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维亮家庭农场的千亩稻田一片热火朝天。几名农机手分别驾驶收割机来回穿梭,割稻、脱粒、吐秆一气呵成,不多时,鹤香粳系列稻种就会送到事先抢订的客户手中。
“一粒米”富裕一方老百姓。近年来,射阳县成功培育射阳大米专用“芯片”鹤香粳系列,年大米加工生产能力达300万吨。“我们通过优化种子‘芯片’的‘代码’,为射阳大米育种‘量身定制’,既高产又高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张亚东介绍,有针对性地杂交选育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可以大大提升种质。
“江苏稻麦种源始终保持自主可控,得益于持续不断地良种试验。”张亚东告诉记者,省农科院先后研发出因地制宜的良种,如适宜苏南稻区种植的早熟晚粳稻品种“南粳5055”等;适宜苏中稻区种植的迟熟中粳品种“南粳5758”等,以及适宜苏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稻品种“南粳5718”等。
“量质协同的品种是我们未来发力的方向。”张亚东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继续走科学育种之路。目前,省农科院在现有优良粳稻品种基础上,选育一批综合抗性更强、外观品质更好、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南粳系列品种,持续支撑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收集“火种”
护航牛羊种质资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种羊场内,畜牧所副所长王慧利和团队成员正在忙碌,一队人测量湖羊、徐淮山羊的体重体尺等生长数据,一队人采集海子水牛、盱眙山区水牛的精液并进行冷冻保存。
“牛羊也是种质资源,它们的保存分为活体保存与遗传物质保存两种。” 王慧利介绍,目前六合基地种羊场也是江苏省地方羊基因库承担单位,活体保存了湖羊、徐淮山羊、乌骨绵羊等我省及云南等地的优良地方品种。
位于徐州新沂的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牧场内,一头头体格健壮的奶牛正在奶厅排队等待挤奶,这是正在培育中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这一品种以国外著名的蒙贝利亚牛为父本,以本土荷斯坦牛为母本,可实现乳肉兼用,母牛生产高端牛奶,公牛改善产肉性能,提高养殖综合效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方面要把我们自己的本土品种护好用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入国外优秀资源,为我所用,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提升。”王慧利介绍。
王慧利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团队将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一方面坚持科技创新,做好牛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将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培育出市场认可的牛羊品种,为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