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主角们蒙眼拆卸组装枪支的戏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比拼拆装的速度,以展示自身对枪械的熟悉。然而有商家却看中这一商机,在网络上售卖枪支模型,吸引不少网友购买。这样的行为是否合法?律师表示:这些在网上售卖的仿真枪,很可能已经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线上商家称合法
近日,记者走访了当地几家位于学校门口的玩具店,没有发现枪支模型。店里卖的几乎都是儿童玩具,外壳由塑料制成,放入电池还能闪光、发声,形状与真实的制式枪支差别较大。一位店主介绍:“我们这最多只卖这种(儿童玩具),更仿真的模型一般都不卖的,比较敏感。”
然而在网上,各类枪支模型却五花八门。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搜索“枪支模型”,出现了大量相关商品。这些枪支模型不仅外形逼真,还具备可拆卸、可组装的功能,甚至有些商家声称是“1:1等比例复刻”,配有金属刺刀和背带,还原真实手感。以一款手枪模型为例,商家在平台上发布了详细的商品信息和视频,从视频上看,商家用金属块敲击枪身,发出“叮叮叮”金属碰撞的声音,以示这把手枪模型由金属制成。枪管、弹簧、弹夹等零件均可拆卸组装。组装完成后还能发射商家配制的子弹。从销售记录上看,这款手枪模型已经卖出2000余件。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商家了解到,手枪模型因材质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标配版的只有外壳是金属,内部零件都是尼龙材质。定制版的是全金属,重量将近2斤。”该模型的价格在200元到700元不等。“这些模型枪都是按照经典枪械制作的,没有杀伤性,不用担心违法。”一位商家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表示,这些枪支模型主要用于收藏和展示,甚至可以作为影视剧剧组道具。记者向该电商平台客服咨询,询问该枪支模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方回答:“平台对商品的合法性有严格的要求,所有上架商品需通过审核,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然而情况真是这样吗?
枪支模型合法?
根据公安部2008年发布的《仿真枪认定标准》,外形、颜色与军警用制式枪支相同或近似,并且外形长度尺寸介于相应制式枪支全枪长度尺寸的二分之一与一倍之间的物品,即可被认定为仿真枪。这些在网上售卖的仿真枪,很可能已经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据上海中联(苏州)律师事务所郭倩律师介绍,即使这些仿真枪不能发射弹药,只要外形、颜色与军警用制式枪支相同或近似,且尺寸符合规定范围,就属于仿真枪。这些仿真枪一般被用于大专院校军训教学、影视剧表演、博物馆展示等专业领域,个人私自拥有是不被允许的。
“很多学生和军迷可能并不清楚仿真枪的法律界定,认为只要不发射弹药就没事,这是错误的认知。”郭倩表示,仿真枪的认定标准并不仅仅基于是否具有杀伤力。根据《仿真枪认定标准》,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可以被认定为仿真枪:一是发射金属弹丸或其他物质的枪口比动能小于1.8焦耳/平方厘米、大于0.16焦耳/平方厘米;二是具备枪支外形特征,并且具有与制式枪支材质和功能相似的枪管、枪机、机匣或击发等机构之一;三是外形、颜色与制式枪支相同或近似,并且外形长度尺寸介于相应制式枪支全枪长度尺寸的二分之一与一倍之间。
另外,根据《枪支管理法》第二十二条以及第四十四条规定,禁止制造、销售仿真枪。有制造、销售仿真枪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由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没收其仿真枪,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郭倩律师最后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制造、销售、购买或私自拥有仿真枪。这些物品不仅可能被认定为违禁品,还可能在公共场所引发恐慌,造成不良影响。一旦被认定为非法持有仿真枪,当事人将面临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苏报融媒记者 蒋祖华)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