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娱乐八卦

张云雷聊流量身份:称自己不再是流量

2019-12-18 21:34

  如何监管?“希望能符合行业属性”

  然而,频繁引发争议的相声内容,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此前,南开大学教授鲍震培发表文章《相声病了,得治》引发热议,他认为,当下的一些相声从业者一味“‘向卖座看齐’‘向流量看齐’,以鼓吹‘去价值观’‘去思想化’来哗众取宠,无底线媚俗,在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生生糅进原本已剔除的糟粕,使之最终滑向‘三俗相声’的泥潭。”矛头直指德云社。但相声的“俗”问题,并非张云雷一人或德云社一社的问题。

  “不可否认,确实有些小剧场相声,打着低俗的擦边球在娱乐大众。”作为相声演员,上海田耘社班主赵松涛一直很关心相声的创作,“现在的相声创作缺乏思考,不少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相声段子,就是利用特别无聊的梗来反复刺激受众。我说了,你笑了,就结束了。”他对当年侯宝林整理的相声《夜行记》以及马季、赵炎的《特种病》印象深刻,“都反映或者讽刺了某个社会现象,后者还创造了‘红眼病’一词,令它成为社会流行语,这样的作品很有意义。现在有些相声就是搬运流行的网络段子,笑过就忘了。”

  对娱乐化的过度追求,某种程度上直指小剧场相声的尴尬处境。赵松涛坦言,国内大部分相声演员仍处于“维持生计”的状态,一周几场,来回滚动演出,“不像80年代,马季、姜昆[微博]出几段相声,就会迅速引起反响。”在娱乐选择多样化的今天,不少小剧场里的相声表演为了留住观众,都在拼命逗乐,“20分钟的演出,能让观众笑100次,就绝不让只笑99次。对现场效果的过分追求,就会导致口不择言,胡乱砸挂。”

  都说“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砸挂”是必然会在相声里出现的。通常来说,“无大小”和“立规矩”的默认范围是搭档、师徒、师兄弟等同一个班子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这个默认的范围,那能不能砸挂,或者砸到什么程度,就都各有讲究了。

  日前,文旅部起草相关意见稿,拟加强对说唱、沉浸式演出、脱口秀、相声等节目的审核,由此引发热议。有人指出,相声本来就来自民间草根,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有许多主流相声大师对它进行改良,才使它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用道德标尺来衡量的话,相声里面确实还有很多未改进的糟粕的东西,但是不要给艺术戴上镣铐,而是应该鼓励探讨既让老百姓喜欢又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新时代相声。”钢牙说。

  赵松涛认为,适当规范演出内容无可厚非,“尤其是影响力大的演员,一句话出去,影响几百人、上万人,更要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但同时,相声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如何管?怎么监管?希望能符合行业属性。最怕的监管是把剧本收上去,然后带着剧本来听相声。剧本只是提纲,相声是一种表演状态,在剧本大纲之外发挥出来的表演空间,才是相声的魅力。”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066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