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昨天,周信华又接待了一批从泰国连夜飞来的客户。他们刚研发出的新款移动光伏电站产品,已接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意向订单。就在4个月前,作为昆山市信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信华还在为公司“破产”发愁。
“看到这两个字时,我一下子就蒙了。”周信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绪难平。这位年近六旬的创业者,1999年来到昆山创业,如今面临着20多年的心血可能归零的绝境。
经过调查后,昆山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执破融合”团队法官苏军伟同样有些惋惜。虽然信威自动化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但作为全球第二家、国内首个研发出移动光伏支架系统的企业,仍然拥有核心资产、核心技术、持续订单,生产经营能力并未丧失,属于“小毛小病”,可通过昆山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和解方式及时挽救。
“他们问我,你的想法是什么?我说,我肯定是想做下去了。因为我在这行做了一辈子,我也特别喜欢。”为了证明公司的技术实力,周信华希望相关法官能对他们正在推进的一个大庆油田项目进行考察。
从昆山到大庆近2500公里,苏军伟一行真的去了。企业重整后的履约能力,正式得到确认。在昆山法院主导下,信威自动化23家供应商达成债务和解协议,同意将原本需立即清偿的债务转为分期支付。
“像信威自动化这样拥有‘造血干细胞’的企业,必须创造再生机会。”苏军伟说。
当再次带着法院出具的《生产经营能力确认函》现场演示移动光伏设备时,客户当场签下新订单。这种“司法信用背书”,让信威自动化技术价值得到市场重估。
时间临近春节,47名员工被拖欠的220余万元工资成为最迫切的问题。
昆山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依托资源库,主动对接昆山农商银行,成功为其争取到“共益债”支持。仅3天内,银企双方就破产企业贷款审核发放、收益比例、贷后管理等作出具体约定,打破银行“雨中收伞、晴天送伞”的传统印象,帮助及时清偿职工工资等涉民生债权,让员工安心过节,助企稳岗。
“昨天刚完成产品试验,我就赶紧向法官报告。今天又将有国外客商飞抵昆山。”周信华展示的手机通信记录显示,一些国外客户已启动采购程序。随着新订单的涌进、产能的提升,预计信威自动化销售额将在未来几年突破亿元。“3个月的重生过程,比25年创业路更刻骨铭心。”周信华指着车间里忙碌的智能化生产线说,“昆山很懂我们所需,我果然没看错这个地方。”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